如果Google陳夏民的名字,會看到幾個跟他形影不離的關鍵字:作家、出版人、獨立出版...這些標籤,恰好形容著他的職業、身分、狀態。 然而比起上述身分,他也多了一個「迷信的無神論者」標籤,在成長過程的矛盾與挫折中,來往於桃園大廟(景福宮)與出版社之間,從廟堂獲得能量,也把能量釋放的用於字裡行間,並秉持著創新的實驗精神,不斷打破出版業界的框架。 陳夏民是作家、出版人、迷信的無神論者 最近,陳夏民便以 《迷信的無神論者》 為基礎,於桃園「 洞宴三進 」展出同名展覽。 「迷信的無神論者」獻給疲憊大人的人生告解 從外地、從外國輾轉回到桃園後,當年30歲的陳夏民便落腳於桃農(今北科附工)附近,開創「 逗點文創結社 」,開始了自己的出版夢。而那裏離大廟不算太遠,陳夏民在家人慫恿下,不時會前去拜拜,但他自稱是個「迷信的無神論者」。 什麼是「迷…
Read more »中壢與平鎮交接的金山街,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景緻,只有看似普通的民宅。然而在那日常風景裡,隱藏著「 金山所在 」這樣的獨特空間。這裡猶如都市裡的藝文金山,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挖掘城市的不同面貌,帶著珍貴如金銀財寶的記憶與知識,再發現桃花源的獨一無二。 日前在桃園市區的「 洞宴三進 」,剛結束一場由金山所在策畫的展覽「《新街溪縱走》都市裡的河」,主題是這個空間附近的新街溪與檳榔產業。這條看似平凡的溪流與普通的產業,卻被金山所在團隊挖掘出很多不普通的故事,透過一次展覽,匯流出桃園開拓歷程與中壢都市變遷的記憶。 巷弄民宅裡的藝文金山 一切充滿可能性 金山所在隱藏在巷弄民宅裡,不細心留意可能就錯過了。 金山所在由三個不同在地團體的代表人合作創立,一位是「 新樂園藝術空間 」的雅萍,他從台北搬來桃園 尋找藝術的新可能 ;一位是「 桃園藝文陣線…
Read more »夜晚的桃園大廟,絢麗中帶點魔幻 在台灣,每個鄉鎮市區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信仰中心。對桃園區來說,桃園大廟(景福宮)便是那無可替代的存在。 最初的起點 桃園大廟並不是桃園區最早建立的廟宇,但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座,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回「桃仔園」的名號盛傳之前。 1745年(清乾隆八年),最早開闢桃園區一帶的漢人領袖薛啟隆,捐出了他的地倡議建廟,雖然他是粵人,卻也不排斥其他地區的信仰,蓋起這座主祀漳州人信奉的開漳聖王廟宇。 縱使有薛啟隆這樣的存在,在那個年代,桃園仍然和其他地區一樣陷入械鬥,歷經多次廝殺後,主要居住於現今桃園市區的漳州人,便以景福宮為中心,在四周蓋起了城牆,建立「桃園城」。 這座桃園城是由民間出資興建,見證了桃園當時的繁榮,縱使數百年後城牆城門都已消失,我們仍能透過景福宮廟埕外以桃園古城門為名的樓門,感受過去的風華。 桃…
Read more »最終,小王子回到了他的B-612星球,再度回到他最愛的那朵玫瑰身旁。繞過了千萬顆行星,才發現屬於他的那顆星,一直都在那裏。 兒童文學作家謝鴻文,也在桃園新民老街的巷弄中,找到了屬於他的那顆星球。 遇見小王子書房創辦人謝鴻文 遇見小王子書房以文學名著《小王子》為主題,四處都能看到相關意象 隱藏巷弄裡的兒童文學小行星 離開桃園火車站,從熱鬧的商圈沿著中正路慢慢往大廟的方向步行,感覺越來越寂靜,就好像走進法國文學名著《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墜落的那片沙漠。 但這裡並不是沙漠,而是桃園藝文能量蓬勃的綠洲。 轉進鋪著地磚的「新民老街」,到某個巷口再拐彎,來到盡頭的「桃園43巷藝術公寓」,並一步步拾階而上到最高的四樓,穿過繪有小王子圖樣的暖簾,走入一間別致的書店。 穿過繪有小王子圖樣的暖簾,…
Read more »「時間它像是河流 慢慢的輕輕推送 有時候像是漩渦 很難靜止而不動 開心的 傷心的 一輩子 能改變什麼 能相信什麼」 《回到過去》張震嶽、林芯儀 位在龜山的憲光二村,因身為2008年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的取景地而聞名 時間就像是河流,一去不復返。然而,光陰的故事總會隨著老房子、老物件而保存下來,靜靜地哼著過往的美好。 桃園有超過80座眷村,保存了豐富的眷村文化。其中,位在龜山的憲光二村,因身為2008年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的取景地而聞名,然而,他不只是個電視劇的臨時布景,更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憲兵眷村。未來,更期盼打造成一座移民博物館,講述著一代代移入美麗之島的人們,落地生根且相互交織出燦爛台灣風貌的過往。 憲光二村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憲兵眷村 憲光二村一隅 在台灣,共有20座憲兵眷村,其中以「憲光」為名的共有九座,由北而南數字依序…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