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桃園的兒童文學小行星 找回童心與生活的美好:遇見小王子書房

最終,小王子回到了他的B-612星球,再度回到他最愛的那朵玫瑰身旁。繞過了千萬顆行星,才發現屬於他的那顆星,一直都在那裏。

兒童文學作家謝鴻文,也在桃園新民老街的巷弄中,找到了屬於他的那顆星球。

遇見小王子書房創辦人謝鴻文

遇見小王子書房以文學名著《小王子》為主題,四處都能看到相關意象

隱藏巷弄裡的兒童文學小行星

離開桃園火車站,從熱鬧的商圈沿著中正路慢慢往大廟的方向步行,感覺越來越寂靜,就好像走進法國文學名著《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墜落的那片沙漠。

但這裡並不是沙漠,而是桃園藝文能量蓬勃的綠洲。

轉進鋪著地磚的「新民老街」,到某個巷口再拐彎,來到盡頭的「桃園43巷藝術公寓」,並一步步拾階而上到最高的四樓,穿過繪有小王子圖樣的暖簾,走入一間別致的書店。

穿過繪有小王子圖樣的暖簾,走入一間別致的書店

這間稱為「遇見小王子書房」的書店裡充滿著老物、二手書、各類兒童文學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小王子》週邊收藏。

一切故事的源起,要談到2013年在大溪仁和國小成立的「林鍾隆紀念館」。林鐘隆是戰後第一代的兒童文學作家,他過去就住在仁和國小附近。而為了紀念他,學校蓋了座紀念館,並請來同樣熟稔兒童文學的謝鴻文當顧問。

至今,走入遇見小王子書房內鋪著榻榻米的和室空間,仍然能看到「林鍾隆紀念館」的招牌

然而隨著學校換人職掌,林鐘隆紀念館也在2015年退出校園。有關這位兒童文學巨匠的一切就一直放在謝鴻文身邊,以「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為名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活躍。

直到幾年前,桃園43巷藝術公寓開幕,他才有了一塊小天地,能把林鐘隆相關的事物,以及自己收藏的各類古物、兒童文學及其他書籍,搬入這裡。至今,走入遇見小王子書房內鋪著榻榻米的和室空間,仍然能看到「林鍾隆紀念館」的招牌。

遇見小王子書房裡的古物

那,這又與「遇見小王子」有什麼關係呢?

從國中到研究所,謝鴻文一直都很喜歡《小王子》這部經典名著,並隨著自己對兒童文學研究越深入,他也越加喜愛這部作品,更開始不知不覺的收藏起週邊。如今到了這裡,從《小王子》裡經典的「蛇吞象」公仔到各國的《小王子》紀念郵票,謝鴻文都如數家珍地介紹著。

《小王子》裡經典的「蛇吞象」公仔到各國的《小王子》紀念郵票,謝鴻文都如數家珍地介紹著

「『遇見』這個詞,是因為我一直很相信佛教裡面『因緣』的這個說法,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因緣,這樣的相遇,其實他可能都是前世累積而來的....那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是一個美好的因緣,而因此這樣的相遇。」謝鴻文解釋。來到這裡,是他與這座藝術公寓裡所有人的因緣;對走進這裡的訪客而言,也是他們與《小王子》、與兒童文學的因緣。

給成人的兒童書店

小王子馴服了狐狸,而大人至今仍然沒有馴服他們曾經真摯的童心,以及匆忙的生活。

遇見小王子書房一隅

「它其實不只是一本純粹的童書,其實他是跨年齡的...就是說所有的成年人,也應該都可再去讀《小王子》。」謝鴻文覺得,《小王子》很像是一本哲學書,雖然裡面每篇都短短的,但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

最終,他就決定把這裡定位為一間「給成人的兒童書店」。謝鴻文認為,每個人心中還有那個失落的童心,這裡是個給人們找回童心與想像力的地方。

在這裡除了販售所謂「童書」,也有文學、藝術、哲學、教育等他自己感興趣類型的書籍

兒童文學也適合大人,最佳的例子便是幾米的繪本。

謝鴻文解釋,這些內容都短短的、圖像很豐富,但幾米的讀者群有很多大人,這些人之所以會喜歡,就是幾米的作品有觸動到大人內心的某個地方。

我覺得讀兒童文學,他不只是在召喚我們的童心而已,他其實也呼應到我們自己目前所有的生活。創作都是源自於生活。

那到底什麼是兒童文學?身為兒童文學研究者與作家的謝鴻文解釋,學術上會將0~12歲叫兒童,而13~15歲是所謂的青少年,兒童文學服務的對象是0~15歲,其實也包含所謂青少年文學,要擴大解釋的話,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也能算兒童文學的一種。

遇見小王子書房一隅

兒童文學這個文類,其實他從來不是只侷限給小孩看的,所有大人本來就都可以去看啊。

謝鴻文解釋,為何大人也能看、也該看兒童文學。

「其實我覺得大人讀繪本,他也能夠讀出更多不一樣的區位出現,就像我們在讀《小王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我覺得大人看圖像語言的解讀能力是應該隨著你的教育可以有更精準的或者是更多元的看法,然後他也可以幫助你去詮釋每一本繪本裡面的內容。」

謝鴻文分享,在這裡除了販售所謂「童書」,也有文學、藝術、哲學、教育等他自己感興趣類型的書籍,整體來看非常豐富。

桃園──兒童文學重鎮

兒童文學在桃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嗎?謝鴻文拿出他曾寫過的《凝視台灣兒童文學的重鎮: 桃園縣兒童文學史》,直接了當的以標題告訴大家。

謝鴻文的《凝視台灣兒童文學的重鎮: 桃園縣兒童文學史》

為什麼桃園可以稱為「台灣兒童文學重鎮」?

因為桃園兒童文學發展的非常早,從日治時期其實就已經開始有了。

謝鴻文介紹,「戰後台灣很多兒童文學的發展當中,第一的紀錄其實都是跟桃園有關。比如說林鐘隆老師好了,他寫的一本《阿輝的心》,那是台灣第一本青少年小說;然後林鐘隆老師他辦過一本兒童詩刊叫《月光光》,它是台灣第一本兒童詩刊。類似這樣的第一的紀錄在桃園的非常多。」

謝鴻文細數,如果出過一本書就能算兒童文學作家,桃園的兒童文學作家其實就有200多個人。

桃園的兒童文學發展蓬勃,圖為《桃縣兒童》雜誌

桃園的兒童文學之所以蓬勃,「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跟教育系統有關。」謝鴻文解釋,在1970年代,桃園出現一大批「校長作家」,他們本來就喜歡兒童文學、喜歡閱讀、喜歡創作,也因此帶動校園的兒童文學風氣。

遇見小王子 放慢腳步感受生活

小王子在地球遇見了鐵道調度員,看見匆忙的列車疾駛而過,他不懂這些人在追趕著什麼。調度員告訴他,車廂裡的人都在睡覺,只有小孩子才會把鼻子貼在車窗看外面。

只有小孩子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

小王子說。小孩子會用時間看窗外風景、用時間找破布娃娃,這些都很重要。這些生活的片段,都很重要。

4月12日的工作坊,邀請藝術創作者歐啦分享「13月亮共時同步曆」,並讓參與者一起認識這獨特的曆法,並藉此懂得如何去面對生命的起伏,學會過上好日子

除了賣書,遇見小王子書房也不定期舉辦各類型的活動,歡迎大人小孩前來感受生活。在遇見小王子大致上有三類比較固定的活動,一是新書分享會,除了賣書,更著重於作家的創作動機與過程。

二是「窩在一起說書」,會找出版過一段時間的書,再邀請作者來導讀、分享,有點類似讀書會。3月15日便有一場趙孝萱的《美力覺醒》說書活動,談論作者從文學領域轉到藝術世界的過程,以及如何欣賞藝術。

第三個則是工作坊,包含給大人、小孩的手作體驗,最近工作坊在推廣日本早期的「紙芝居」。用一卡皮箱內的紙卡變換,述說著無盡的想像力。在4月12日,則有場「共時好日子工作坊」,邀請藝術創作者歐啦分享「13月亮共時同步曆」,並讓參與者一起認識這獨特的曆法,並藉此懂得如何去面對生命的起伏,學會過上好日子。

此外,也有兒童文學私塾等專業的課程,讓有意從事兒童文學者到此練習寫作,活動類型非常多元。

「我覺得觀察小孩還是最好玩的」謝鴻文分享,小孩很喜歡這裡的榻榻米空間,每次來上完課,就隨興的就躺著趴著看書,不只體現這空間給的舒適感,也讓現代的小孩遠離3C,放慢步調沉浸閱讀與生活。

造訪這座桃園的兒童文學小行星,找回心裡的那個孩子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但只有少數人記得。

造訪這座桃園的兒童文學小行星,找回心裡的那個孩子;脫離汲汲營營的世界,走入遇見小王子書房,重新學會感受生活、品味生命每分每秒的美好。

遇見小王子書房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新民街43巷10之1號4樓 開放時間:週五-週六 14:00 - 18:00 FB *不限品項凡消費即可參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