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Google陳夏民的名字,會看到幾個跟他形影不離的關鍵字:作家、出版人、獨立出版...這些標籤,恰好形容著他的職業、身分、狀態。
然而比起上述身分,他也多了一個「迷信的無神論者」標籤,在成長過程的矛盾與挫折中,來往於桃園大廟(景福宮)與出版社之間,從廟堂獲得能量,也把能量釋放的用於字裡行間,並秉持著創新的實驗精神,不斷打破出版業界的框架。
![]() |
| 陳夏民是作家、出版人、迷信的無神論者 |
| 最近,陳夏民便以《迷信的無神論者》為基礎,於桃園「洞宴三進」展出同名展覽。 |
「迷信的無神論者」獻給疲憊大人的人生告解
從外地、從外國輾轉回到桃園後,當年30歲的陳夏民便落腳於桃農(今北科附工)附近,開創「逗點文創結社」,開始了自己的出版夢。而那裏離大廟不算太遠,陳夏民在家人慫恿下,不時會前去拜拜,但他自稱是個「迷信的無神論者」。
什麼是「迷信的無神論者」?陳夏民解釋,過去的他讀文學,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精神分析、心理學,自然認為很多東西都是「可以拆解的」;而就在這樣的拆解過程中,「我就會覺得好像會變成無神論者」。然而「人在不同狀況下,他需要的東西並不一定這麼理性。」
自認為「無神論者」的他,相信桃園大廟有一種能量,但實際上自己也很明白,這一切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就只是自己需要一個對象好好的講話而已,而神靈成了他的傾訴對象,讓他把工作上的壓力傾吐一空。
這樣的概念很矛盾,陳夏民說,人們總想要定義自己是某個樣子,但「實際上人是處在一個很好笑的矛盾狀態」。
| 陳夏民的新書《迷信的無神論者》,獻給疲憊的大人 |
「在變成熟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不同為難的狀態,或者是成長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好像事情不如你所想。」陳夏民的新書《迷信的無神論者》描述著這些矛盾、描述著成長的種種感觸,書的開頭便點明「獻給疲憊的大人」。
那不是什麼勵志文,更像對於自我的告解,以及人生的觀察,而這些生命經驗,是許多人都會有共感的。最近,他便以這本書為基礎,於桃園「洞宴三進」展出同名展覽。
成長的路好像會越走越窄 千萬不要丟掉好奇心
在展覽中有許多物件或是照片,都是日常不過的東西。
比如說,牆角的展品是一個「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遊戲片、另一邊則有KPOP相關的物件,這些看似平凡的東西,在陳夏民的筆下,可不單純是個物品或單純是個流行而已。
「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好像慢慢的路會越走越窄,我們會下意識的想要想要維持在舒服的狀態」,陳夏民說著許多人會深有所感的體悟:隨著年紀漸長,人們會漸漸建立起舒適圈,不太想接觸新事物,「但說實話,你能夠反芻的東西就是這麼多。」當好奇心無法驅使人們去探索這世界,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迷信的無神論者》展覽品 |
「現在人很容易對不了解的東西貼上一個標籤」,好比「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沒在玩的人可能會說「不過是個遊戲」,但對於玩家來說那是純粹善意的世界,接住無盡現實人生的挫敗;好比說KPOP女團,沒接觸的人會說他們都「複製人」,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各具特色,「跟一個鳥類學家在森林裡面去辨識出一大堆,看起來非常相像的鳥,這個過程沒有差異啊。」這些建立在熱情的歌迷文化,他之所以能建立,一點也不簡單。
「我覺得我重新又以一個比較有好奇心的狀態,去感受到原本我錯過的東西。」陳夏民期許讀者,也能夠跟著試試看,嘗試「去標籤化」,去接觸一些新東西。
在充滿能量的桃園 好好生活
| 打開展品的手冊,內容便是擷取自《迷信的無神論者》新書,書寫成長過程許多人的共感 |
說到工作機會,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仍然是首都台北,特別是從事出版業這樣的工作。但陳夏民選擇回到了桃園,為什麼?其實就是「決定在一個地方好好生活。」
對陳夏民來說,一個被稱為家的地方,應該是個「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單純睡覺的「旅館」。生活的地方有必要去了解它,當然會花一些時間,但辛苦是值得的。
好好生活過的家鄉桃園,對他來說有什麼特色?
「人家講到桃園就是應該要像什麼,可是我不覺得說桃園一定得要有某一些特色。」陳夏民認為,桃園本來就是多元的地方,並不用貼上特定的標籤。好比人家說台南食物甜,但也不是什麼台南食物都是甜的;而有人說桃園沒有美食,但實際上只是大家沒有特別去講,並不是真的沒美食。
比起去貼上標籤強調「這很桃園」,陳夏民以更實際的行動,跟在地人合作,讓更多的人知道說某一些人是來自桃園。如他找上南崁的漫畫家合作書本的插畫,與中立的街舞團體Mix Tempo合作「街舞說書」,讓人看見桃園無盡的創作能量。
不斷實驗 出版更多跟世界溝通的作品
![]() |
| 陳夏民說,他「希望能夠用書跟這個世界溝通。」 |
自己一個人做出版,動力是什麼?「賺錢啊!」陳夏民毫不諱言地說。
許多人從事著自己心目中的志業,一開始的理想都是放很前面的,但「會很容易對這世界感到很憤怒」,因此陳夏民在過程中不斷反省,認為現在最好的狀態,就是認真透過書來賺錢,藉此能夠知道,他做的東西是值得他人花錢買的,「我看到報表、我看到可能有一些社群的貼文,我知道說那我的確是做正確的事情。」,而他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夠用書跟這個世界溝通。」
陳夏民覺得,自己出版社的「性格」,就是不斷的嘗試、不斷地做實驗,好比出版業界會主打電子書、紙本書同步上市,他便會嘗試起電子書鮮上市,或是只出電子書的實驗。希望透過這些實驗來為出版產業帶來一點刺激。
身為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的他,也把跳脫框架的實驗精神發揮到每年台北國際書展的攤位上,把展覽攤位變成工地、遊樂園,成為每年度令人引頸期盼的亮點。
或許正是不斷的實驗有成,他自認自己出版社做得還不錯,希望能藉此經驗建立起很多的模組,可以提供給出版業一個參考。
| 《迷信的無神論者》展覽照片 |
《迷信的無神論者》
展覽期間:8月7日~9月15日,14:00-19:00(週二、三休)
展覽地點:洞宴三進 (桃園市桃園區新民街43巷10-1號二樓)
陳夏民推薦!新手入門逗點文創的兩本書
一、《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陳夏民:這一篇對我來講是很重要的,然後我覺得這本書的編排也是有巧思,然後我自己的翻譯是還ok的,所以如果說要推薦兩本,這本一定是第一本。
因為他建立在我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海明威為這個信念上,然後挑選的篇章跟編排的邏輯其實是有符合我的出發點。
很多的人他其實看《老人與海》看不懂,可是他可以隨著《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慢慢理解海明威的那種敘事的邏輯,或者是他的某一種美感,或是他對於這個社會想講的話。


0 留言